abb電機與發(fā)電機

大部分船東仍未制定脫碳戰(zhàn)略,氨氣和氫氣燃料備受矚目

   2020-05-29 船海裝備網(wǎng)4220
核心提示:ABS的一項調查顯示,有三分之二的船東還未制定長期脫碳戰(zhàn)略,近60%的船東認為氨氣和氫氣是可持續(xù)燃料的選項。ABS表示:當被問及

ABS的一項調查顯示,有三分之二的船東還未制定長期脫碳戰(zhàn)略,近60%的船東認為氨氣和氫氣是可持續(xù)燃料的選項。


ABS表示:當被問及未來最有可能使用哪種燃料時,70%的受訪者選擇了輕質量氣體,短期內選擇液化天然氣(LNG),較長遠的未來則選擇氫氣。


大型航運公司在脫碳倡議中承諾,到2030年年底前研發(fā)出商用的零排放船舶,這將是行業(yè)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。而國際海事組織(IMO)制定的船舶溫室氣體減排初步戰(zhàn)略也提出,到2050年,國際航運溫室氣體年度總排放量與2008年相比至少減少50%。


盡管船舶技術在不斷改進,運營效率在不斷優(yōu)化,但業(yè)界普遍認為,零碳燃料和技術將是行業(yè)實現(xiàn)減排目標的必經(jīng)之路。


與其他替代燃料相比,氫和氨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相對較低的價格。DNV GL指出,基于2019年MGO價格計算,2030年氫氣價格將比0.1%硫含量的船用燃油價格高出近3倍,氨的價格也將高出3倍多,液化氫的價格則略高于氨。而甲烷和液化甲烷等燃料將更加昂貴,預計合成柴油將是所有燃料中最貴的。


未來航運零碳燃料的生產(chǎn)方法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。有業(yè)者提出,方法與最終目的同樣重要。業(yè)界爭論的一個焦點是可再生燃料能否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實現(xiàn)零排放,而不僅僅是在燃燒過程中。因此,無排放燃料也被稱為藍色燃料,即通過碳中和過程(通常是通過碳捕獲儲存)生產(chǎn),或是通過可再生資源和完全無排放過程生產(chǎn)的燃料。


DNV GL首席研究員Torsten Mundt表示:航運業(yè)需要制定標準,決策者也需要意識到,不能允許在不受控制、不能確保無排放的情況下利用化石能源來制造所謂的替代燃料。


IMO相關監(jiān)管機構正在考慮制定測量燃料全生命周期排放的指導方針。


日本是公開支持氫燃料的國家之一。今年早些時候,日本政府公布了國際航運零排放路線圖。根據(jù)該路線圖,待該國2028年第一艘零排放船舶下水后,將擴大應用規(guī)模。


根據(jù)日本政府的預測,為滿足IMO的2050年減排要求,屆時航運業(yè)消耗的燃料中,氫和氨將占45%,LNG占35%,碳回收甲烷或生物甲烷燃料將占7%左右。近5%的船舶將在船上使用碳捕獲儲存技術,而前提是氫和氨這兩種燃料的船舶技術、基礎設施和燃料供應鏈都能得到相應的發(fā)展。


如果這些配套未能同步發(fā)展,那么到2050年,國際航運燃料的75%將來自LNG、碳回收甲烷或生物甲烷燃料,只有10%來自氫或氨燃料。預計約20%以LNG為動力燃料的船舶將使用碳捕獲儲存技術。


 
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
 
更多>同類資訊
推薦圖文
推薦資訊
點擊排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