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24日,舟山中遠海運重工承修的“MAERSK SALINA”輪圓滿完成所有修理改裝工程,緩緩駛離碼頭,按計劃節(jié)點順利開航。
“MAERSK SALINA”輪是馬士基公司旗下一艘“S”系列的8400TEU集裝船,船長334米,寬42.8米,高24.8米,船齡20余年。
該輪此次進廠主要修理工程為新加壓載水系統(tǒng)、岸電改造、舷梯升級改造、新加導流罩、19道綁扎橋頂板換新、貨艙等鋼結構換新等。
船舶進廠后,總管小組迅速組織生產,工程勘驗、艙蓋吊運、綁扎橋搭設腳手架、超高壓水除銹及鋼結構動火施工等,多個線條全面啟動。
在工程勘驗上,總管小組立即安排工區(qū)下料人員積極配合船檢,與船方及機務積極溝通,第一時間確定工程范圍。
該輪艙蓋修理數(shù)量較多,共有53塊,船體工區(qū)僅用一周左右時間,將第一批吊運下地的46塊艙蓋鋼結構修理工程全部完工,隨后打磨油漆,在船舶進塢前吊運上船,順利完成該輪的第一個重要生產節(jié)點。
在貨艙內底板、壓載艙頂板及壁板修理過程中,經測厚檢查,鋼板狀況較差,評估后須將大面積鋼結構全部換新,僅No.1-No.4貨艙新增鋼結構修理工程量就近500噸,且多處涉及壓載艙箱體水密結構等重要部位。其中No.1左右壓載艙階梯式箱體由上至下多達七層,面對施工點集中、勞動強度大、施工困難及安全風險高等諸多因素。
面對突然增加的大量鋼結構工程,總管小組沉著冷靜、及時調整總體生產計劃,調配充足勞動力到此增援,并在箱體拆舊裝配時采用隔層進行施工,避免上下垂直交叉作業(yè),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,有效促進整體工程進展。船體工區(qū)組織開展了專題梳理會,通過全面分析增加工程的特點和進出塢的壓載需求制定方案,每個艙都安排作業(yè)長重點管理和協(xié)調,這樣就保證了進度和施工效率。
在材料、門機等各項資源的傾斜下,No.1、No.3艙僅用7天完成200噸鋼結構換新工程,確保了出塢的節(jié)點。其余艙室一鼓作氣,5天后,No.2、4、8艙工程相繼完工,后期追加的400多噸鋼結構較計劃提前了5天全部完工,為后續(xù)施工項目和整體修期奠定堅實基礎。
新加導流罩工程也是該輪塢內另一項重點工程,其修理質量要求較高,且需提供WPS、焊材證書、探傷人員資質及設備證書、焊工證書等詳細質量控制書面材料。
期間,總管小組耐心細致、充分準備,安排經驗豐富的施工班組進行施工。6月6日,開始安裝劃線、定位、做好焊前準備;6月7日,正式焊接,過程中全部嚴格按WPS要求對焊道進行預熱、控制層間溫度等;6月8日下午,順利完成導流罩整體完工報檢及無損探傷。
嫻熟的業(yè)務、較高的施工質量及施工效率,贏得了船東、船檢及廠家服務工程師的一致認可。據(jù)悉,該導流罩安裝后船舶節(jié)能效果將相當客觀。
腳踏實地,勇毅前行。在單船總管小組成員、船東、船檢及多方人員協(xié)同配合、共同努力下,該輪所有生產計劃節(jié)點均順利實現(xiàn)。
6月24日中午,“MAERSK SALINA”輪揚帆遠航,帶著總管小組全體成員的祝福駛向遠方。此次的成功修理,不僅向客戶遞上了一份滿意答卷,也再次增進了雙方友好合作關系。